1305287_13583641029967  

(蔣經國為李登輝授勳)

--

帝王最難身後事——蔣經國的接班人困局

在兩蔣時代,是黨國不分的年代,也有人將兩蔣與中華民國幾乎畫上等號,這是美國所不欲看到的,所以你蔣中正我們不喜歡,我們就用胡適之,胡適之不行,我們就用孫立人,反正我們就是不希望看到你們就是了。但事實證明,在韓戰後美國才體會到只有蔣中正才能穩固台海局勢,所已開始提供美援,跟在台灣掌權是是吳國禎、孫立人這些美歸派是否得勢無關。我國移居國外有幾波浪潮,退出聯合國是一波,中美斷交是一個,再來就是兩蔣故去,因為在這些人的心目中,支撐起他們心中那片天的柱子垮了,這國家與土地不安全,必須要另覓新天地,這些人是否真的愛國,我倒認為只是有錢權貴的投機分子之類罷了。

  在蔣經國死後,中華民國與國民黨都必須面臨一個問題,誰繼承蔣家留下的權力真空。過往國民黨要提拔一個人,是有體系與計畫性的歷練,像蔣中正為了培養蔣經國作為接班人,從特派員到總政戰部主任,再到國防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再到行政院長,總共34年。而蔣經國育有三子,蔣孝文、蔣孝武、蔣孝勇等,而蔣經國對他們的栽培與發展又是如何呢。

長子蔣孝文自幼被蔣中正溺愛,蔣經國幾乎管不動,也就養成他的紈褲性格,是一個花花公子,長期酗酒與遺傳性的糖尿病,使他長期臥病在床,無緣於權力中樞。所以蔣家第三代次子的蔣孝武就成為蔣家重點栽培的對象。一般也認為蔣經國三個兒子中,軍校出身的蔣孝武是對政治最具意願跟興趣的人,尤其是表現在特工部分。但1984年時發生江南案,發生了轟動中美的江南案刺殺事件,影響他的接班。當時的情報局長汪希苓被認為主導在美暗殺寫作《蔣經國傳》的作家江南(該書影響蔣家形象),當時主管情報機構的蔣孝武,一度被認為是主謀者,而「國民黨政府中多人因此案牽連」,他從此失寵,被外放日本和新加坡,喪失了接位的可能性。當時蔣經國的第三個兒子蔣孝勇年紀又太輕,蔣經國最終不得不放棄培養蔣家人的念頭,隨後蔣經國於民國74年表示下屆總統不會再由蔣家人擔任。(而蔣家三子壽命也不長,現僅存蔣孝嚴,章孝慈已於民國80年代故去)

所以蔣經國的接班人選,只可能從黨內擔任高級職務的人找,而當時傳出比較有可能的是以下幾位,分別是副總統謝東閔、行政院長孫運璿、司法院長林洋港、台灣省主席李登輝。

蔣經國擔任總統時,眾人都在期待在當時吹台青的風潮下,會由誰擔任副座,結果法學大家戴炎輝居然在宣布人選時率先起立,但蔣隨後宣布由謝東閔出任,所幸身邊眾人將他拉住,才沒鑄成大錯。謝求公是半山出身的政治人物,也是當時吹台青的主力,他是彰化二水出身,因不滿日本殖民統治而負笈大陸,回台後曾任台灣省主席,當時大家也認為他可以順利連任副總統,但他年紀比蔣經國大,又曾被王幸男炸斷手,導致身體諸多不便,也阻斷他更上一層樓的可能性。

當時外界普遍認為蔣經國屬意政績不錯、口碑良好的行政院長孫運璿,但是蔣本身已經是外省人了,若再提名一個外省人來當副手,可能不利以後的政治氛圍,而孫似乎也很早就知道這件事。在當時宣布提名人選前,孫曾走到李身邊跟他握手,祝福他將被提名為副總統人選,希望他好好努力,此等胸襟對照當時一臉水泥、放不下的謝東閔,成了極大的反差。但孫旋因中風而導致下半身癱瘓,是國家的一大損失,而他也因為曾經力舉李登輝,對於之後國民黨因為李登輝失去政權,而在蔣的靈前痛哭失聲。

  另外一個人選就是被稱為「阿港伯」本省籍的林洋港。林洋港是台大政治系畢業,後來通過公務人員考試,在南投縣擔任民政局基層人員,因工作努力,很快升為南投縣民政局行政科長。在任上,他經常深入底層,切實幫助解決民眾的困苦,深得民眾好評,被推舉為最優秀公務人員,開始在政壇嶄露頭角是在縣長楊昭璧任內病逝後補選,並連任南投縣長,任內在蔣中正巡視時,應對得體、政績卓著,頗受層峰青睞,也開始平步青雲。從南投縣長到臺北市長,再到臺灣省主席,很多人認為他會成為蔣經國的接班人,林洋港聲勢可以說是如日中天,出訪日本操著一口流利的日語,日本媒體稱他為「臺灣王」。但蔣經國時,特務勢力是很大的,政治人物出訪或公開活動都會有人稟報,這就觸犯到蔣經國的罩門,搞小團體、排場大,而且林洋港還得罪兩位大人物。這兩位大人物,一位是蔣經國可能的接班人之一孫運璿,一為是代表蔣家勢力的俞國華。林任省主席時,為了二重疏洪道興建案,認為應該先遷再蓋,而非當時孫的先蓋再遷,讓孫不喜;在新竹、嘉義升格一事中,又過早放話說同意,讓孫大為光火,於是將其泡沫性提拔為內政部長,調離了省主席的寶座,由李登輝接任(結果二重疏洪道最後是先蓋再遷)。在來就是擔任內政部長時,看見梨山農民礙於生計,必須要繼續種植,但這是破壞當地水土保持,和行政院長俞國華的意見是相反的,所以又得罪俞老。在受到蔣經國猜忌、孫俞兩人助拳、本身學歷不足(林只有大學畢業,李則是美國康乃爾農經博士),林最後連行政院長這位置都無緣,只有酬庸性質的司法院長。

  蔣經國最終選定是本省籍的李登輝,李登輝說他22歲之前是日本人,從小深受日式教育的李登輝還有一個日本名字「岩里政男」。 李登輝後來受左翼思潮影響成為了共產黨員,1952年留學美國,成為了著名的農業專家。很多人認為蔣經國提名李登輝是跌破眾人眼鏡的事,實則不盡然。入黨七年就當台北市長,三年後轉任省主席,再三年轉任副總統,都是蔣經國的安排,讓李登輝短短六年就成為國民黨的明日之星,在當時黨國體系下,這種搭火箭的升遷速度除了刻意栽培,我想不到其他解釋方法,而李登輝還說他很怕蔣經國不是真心找他當接班人,我覺得是他想太多,或許有可能是貶蔣尊己的吹牛。李登輝和蔣經國青年時代都是懷抱共產主義理想的共產黨員,都熟讀社會主義理論著作,經歷過相同的組織生活,背景相似,李的文化高(蔣經國接見時,椅子只坐三分之一),而且能力強、聰明、謹慎,深得蔣經國賞識和歡心,將他帶在身邊,多方提攜教導。據說蔣經國為了考察李登輝,還專門派人去觀察李登輝的太太,因為蔣經國認為看一個政治人物怎麼樣就看他能不能管住自己的老婆,結果蔣經國十分滿意,遂決定提拔李登輝。(我們只從一件事情就知道李登輝多會裝,蔣經國時期是嚴禁官員跟官夫人打小白球的,但到了李登輝時期,恩...你知道的。這麼會裝的人我只讀過一個最明顯的例子,那個人叫王莽) 

  民國77113日,一代政治強人蔣經國在全國民眾不捨中離去,身為副總統的李登輝依法就任總統,當作為黨內共主的蔣經國去世,留下黨政軍情等大老給李登輝解決,李登輝雖然開始登上最高舞臺,也被推上了歷史的風口浪尖,但這「虎口下的總統」,似乎讓他這位置坐得不太安穩,而很快國民黨內部就會掀起一波波暗湧,一齣齣好戲即將眩目上演。

--

AQ=333 2012-09-08, 16_41_56  

 (面對蔣經國戰戰兢兢,只坐三分之一椅子的李登輝)

arrow
arrow

    大老師比企谷八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