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46896_410920405642717_1682422466_n  

有人一直在說鄭南榕促進台灣民主,爭取絕對的言論自由

但這世界上有存在絕對的言論自由嗎?就連美國都會針對「明顯而具立即危險」的政治性言論予以限制了,也有「真正惡意原則」來約束誹謗性言論;德國更是立法禁止種族仇恨性言論,以防納粹再起。所以鄭爭取的東西,我不知道要在哪邊才能成功,或許荷蘭可以試試看,那邊號稱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國家;不然你去爭取這種在民主理論上都不一定站得住腳的東西,是要說他堅持理想,還是很天真呢。

再說民主化,一個被新潮流當作是反串,造成和民進黨關係很差的黨外人士,怎麼在死後讓民進黨學習被他們批判、除魅的黨國造神威權偶像崇拜,把鄭升格為靈魂黨員,甚至為他抱不平,說不讓廣場照學生「民意」命名,就是不民主。那前民進黨黨員,朱高正、費希平、傅正、林正杰,他們對民主也有相當貢獻,為甚麼民進黨沒有去正視,或是以鄭南榕的相同標準來看待他們,而是予以開除,後來更是大力批判呢。這是我懷疑這個黨已經背離原本創黨精神的一塊,而是成為民主就是民進黨做主的地方。

以下就來介紹這些被民進黨當作易開罐拋棄的大老們,稱號是媒體加的,不喜歡就自動略過吧,我放稱號只是要凸顯他們的特質。

 

一、堅持民主自由的黨外大老─費希平

基本上,你跟民進黨支持者們說費希平,老的會跟你裝死,小的會一副茫然無知的臉色對你,因為這位外省人費希平是民進黨在走向大閩南沙文主義政黨後的黑歷史。要說起來,費希平可以算是我國民主先鋒,雷震在《自由中國》風波中被捕,費希平在立法院質詢行政院觸怒老蔣,被KMT停權一年,後來他再也沒有重新加入KMT。不像某個現在坐監牢的當年年輕為了出人頭地不惜加入KMT兩次。

 

美麗島事件後,費希平從此開始和黨外運動人士交往,尤其與康寧祥、林正杰(當年的街頭狂飆反抗KMT13天的事蹟,在他打了某人後在花果山徹底臭掉,近年則是回到台東發展。)等人友善。美麗島事件受刑人家屬參選,費希平都上台助講。後來黨外公政會成立後擔任第一屆理事長。

 

「黨外公政會』的全名是「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當時國民黨以實施戒嚴為由,禁止成立任何政黨,於是黨外人士才會以偷天換日的手法,假研究公共政策為名,行組黨之實。後來民進黨能夠順利成立,黨外公政會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當時國民黨禁止組黨,這行事一向光明磊落的費希平卻獨排眾議,致函當時的國民黨祕書長蔣彥士,並且主張向主管單位登記。此舉遭到黨外人士排山倒海般的批評,使他在黨外人士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後來又有人私下批評說「台灣人的團體,怎麼由外省人來領導?這句話傳到費希平耳中,在一九八五年三月,公政會理事改選的同時,費希平宣布退出公政會。

 

1986928日,民進黨在台北市圓山大飯店舉辦成立大會,費希平大聲宣布「民主進步黨正式成立」,名列民進黨創黨黨員排序第二號。民進黨成立後,費希平與民進黨開始漸行漸遠。

 

費希平堅持走「議會路線」,而自《美麗島雜誌》以降黨外運動主流是「群眾路線」。

民進黨成立後以追求台灣獨立(台獨)為目標,費希平卻贊成「大中國邦聯」。

對於萬年國會議題,民進黨請費希平先辭去立法委員職務以為表率,然後參選立法委員,理由是他的聲望一定可以使他當選;費希平則認為,他留在立法院至少可以確保民進黨還有一席立法委員,如果他參選且當選則會擠掉一名原本可能當選的民進黨候選人。

經過黨主席黃信介的折衝協調,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四日,費希平同意率先退職,但有關退職的細節仍必須再協商。同年十二月十五日,費希平提出率先退職的三條件:一、民進黨必須承認資深民代的貢獻。二、國會全面改選仍然必須有一定比例的大陸代表,以免國會淪為地方議會。三、民進黨要同意資深民代領退職金(費希平早巳聲明,他自己不會領)。隔天,費希平舉行記者會,對外宣布他這項決定。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九日,民進黨一如往常舉行中常會,較為特殊的是,當天將討論費希平提出的退職三條件。


下午三點左右,費希平出現在立法院記者經常聚集的咖啡廳,他沈默地將手中的資料發給記者,然後開始宣讀。

這一天,費希平正式宣布退出民進黨-這個在創建過程中,他付出無數心力的政黨。兩年後,費希平在立法院施政總質詢時,發表臨別演說,告別奮鬥數十年的政壇。回顧他的政治生涯,因為追求民主、反對國民黨的威權統治,被國民黨停權而脫黨;加人民進黨後,又因為民進黨追求「更民主』的國會全面改選,被黨內同志「逼退』。這樣戲劇性的人生,在當今政壇並下多見。

 

事實上,民進黨不止是「虛偽」,而是「殘忍」。在費希平過世後,民進黨舉辦追思會,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民進黨中央 追思費希平」:『陳總統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形容費老的一生;他也表示,在追念費老的同時,他要一併向外省籍朋友表達感謝與敬意。』

最能表達民進黨思維的其實是立委張俊宏的一番話:『費希平等於坐了一輩子牢,而費希平就是這樣,當別人需要他時,他全力投入,不需要他時,他就遠遠離開,從來沒有一句怨言。』(自由時報的報導「民進黨中央追思費希平」)

而且,費希平在進入民進黨兩年後便宣佈退黨,並公開表示民進黨是台獨法西斯,大福佬沙文主義。民進黨竟然可以在他逝世後往自己臉上貼金,幾個人在那「追思」!為什麼不提費老對民進黨的批評呢?因為他已無法反駁就可以隨你民進黨怎麼吹牛是不是?這不是「攏是假」嗎?但張俊宏還真講對了:『不需要他時,他就遠遠離開』拿已過世的人發政治財,真不知道該怎麼說這個政黨才好。

費希平退出政壇後,在接受《聯合報》訪問時提到對台獨的看法。他認為,民進黨不應該是台獨黨,要搞台獨的人,就應該另外成立一個台獨黨。而且黨的利益絕對不能優先於人民的利益,派系及個人利益也不能優於黨的利益。國民黨就是因為黨的利益高於人民利益,所以被唾棄,但是目前民進黨一些作為,卻是在學習國民黨。

 

二、民進黨失去的講師─傅正

四十年來,我在台灣所追求的,甚至不惜以自由為代價,乃至生命為代價所追求的,第一是民主,第二是民主,第三還是民主,除了民主,只有民主。——傅正

民進黨創黨以來,除了第五、七兩屆黨主席許信良是桃園的客家人外,其餘黨主席清一色都是本省籍。其實,在民進黨草創之初,不乏外省籍的同志,其中又以傅正、費希平最具代表性。他們兩人都參與了民進黨的創黨工作,更是黨內絕無僅有的外省第一代幹部,在民進黨草創之初的大陸政策與族群融合上,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一九九一年六月八日上午,台北市民權東路第一殯儀館內,一如往常充斥著往生者家屬哀淒的哭泣聲。一幕幕人世間的生離死別,再也無法打動台北人早已冷漠的心靈。但是當天館內卻有一位很不一樣的「過客』,他就是傅正-民進黨內人稱「傅老師』、「諫師』、「太史公』的創黨元老。

傅正和許多人一樣,走完人生的旅程,最終身處狹小、冰冷的棺槨中,但是他卻走得很下一樣-他是中國民主政治史上,唯一參與兩次組黨運動的民主先驅。傅正走的那一天,民進黨中央通令全國各地方黨部降半旗致哀,全體黨工在辦公室默哀一分鐘,以表達對傅正教授為台灣民主運動奉獻的感念與最高的敬意。

傅正本名傅中梅,江蘇省高淳縣人。一九四四年響應國民政府「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投筆從戎。一九四九年隨著國共戰爭一再失利,他跟隨白崇禧部隊向南撤退,最終來到台灣。在逃難過程中,他體會到「槍桿子出政權』使無辜百姓受苦的悲劇本質,並認識到只有民主才能救中國。

日後,傅正談及他無怨無悔地投身民主運動,動機正是來自從大陸撤退來台的所見所聞。

「那是因為從大陸逃難到台灣的過程中,我目睹太多人民生活困苦暴死,甚至舉槍自殺的慘境。這經驗使我相信,民主憲政才能使人免於槍桿子政權的毒害。』

來台之後,傅正進入政工幹校(現在國立政治大學的前身),沒想到黨校出身的他,數年後競成為兩次籌組反對黨的發起人之一。

一九五三年九月起,他開始以本名為雷震創辦的《自由中國》雜誌撰稿,後來還擔任該雜誌的編務工作。基於知識分子的良知與對民主政治的堅持,在白色恐怖、高壓統治的環境下,傅正以犀利的文章批評當時的國?政治。當時,他發表在《自由中國》較著名的文章有「取消一黨專政」、「國庫不是國民黨的黨庫」。

公開反對蔣介石

對當時的政治強人蔣介石,傅正也毫不畏懼。他公開反對蔣介石三度連任中華民國總統:撰文要求裁撤青年反共救國團,都是公然挑戰蔣家的統治威權。這些文章言論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也許俯拾皆是,可是在當時白色恐怖的極權統治下,發表這些文章可是冒著隨時在半夜裡「消失』的生命危險。傅正之所以得到民進黨內老、中、青三代的推崇,正緣於他這種知識分子的一身傲骨,也正是當今政治人物所欠缺的。

一九六O年五月十八日,台北市和平東路民社黨中央黨部,正在舉行一場座談會,傅正慷慨激昂地力陳另組反對黨的重要性,與對台灣民主政治的貢獻。在座的還有雷震、李萬居等數十名在野人士,以及一部國民黨人士。在《自由中國》雜誌社工作的這段期間,傅正更感到在國民黨之外另組新政的迫切需要。

「我們當年從事反對運動,都有隨時等人來抓的心理淮備」傅正多年後回憶與雷震組黨的政治環境時說道。

國民黨大陸撤退來台後,就實施一黨專政的統治,當時國?雖然還有青年黨、民社黨等兩個政黨,但是內部各自有其問題,並無法在政治上制衡國民黨。所以,雷震等人當年組黨,並沒有想到要取代國民黨成為執政黨,只是想集合力量制衡國民黨,尤其是議員選舉中公然作票、舞弊的情形,己紀使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無法忍受。

推動民進黨誕生

就在座談會後下久,雷震與傅正相繼被捕,震驚一時的「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也就胎死腹中。雷震後來被以「知匪不報』、「為匪宣傳』等罪名判刑十年,傅正也被判處「感化教育』六年三個月,於一九六0年九月四日入獄服刑。只是,這場牢獄之災並沒有擊垮傅正對民主政治的堅定信仰,時隔二十六年之後,他又推動另一個反對黨的誕生-就是現在的執政黨-民主進步黨。

傅正出獄後沈潛了一段時問。分別在東吳大學與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已升格為世新大學)教授中國近代史。當時黨外大老郭雨新的祕書、現任勞委會主委陳菊就是傅正的學生。

「老師對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熟悉無比,上課幾乎不必看講義。』陳菊回憶當年上課的情景,「只要提到近代史上的腐敗,老師一定嚴厲批評,但是對當下國內政情,老師卻絕口不提。』當年的傅正表面上似乎對政治已經心灰意冶,然而心裡愈挫愈勇的火苗正在燃燒。

一九七九年雷震去世,同年底,高雄爆發「美麗島事件』。這兩件事情將傅正心中燃起的火苗,一瞬間變成足以燎原的熊熊大火。

雷震去世後,傅正眼見台灣民主運動仍停留在當年的《自由中國》時代,才剛成形的美麗島政團引起了他的注意,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決定扛起雷震留下的民主上十字架,重新投身反對運動。

一九八六年二月,剛因為美麗島事件重獲自由的陳菊與傅正在台大校友會館見面,師生聊起這些年來的際遇。傅正對陳菊因為反抗國民黨而坐牢大有欣慰之意,畢竟「叛亂』的老師沒有教出太「溫馴』的學生。

同年七月初,傅正以替陳菊接風為名,在周清玉家附近的「御龍餐廳』宴請十個人吃飯,飯後一群人到周清玉家聊天。誰都沒料到,影響台灣近十幾年政治發展的民進黨,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誕生的。


十人祕密小組

「民主進步黨』的名字就是在當天決定的,同時還成立了十人祕密小組,每周五下午聚會一次,討論組黨事宜。十人祕密小組的成員為傅正、費希平、陳菊、尤清、周清玉、黃爾璇、江鵬堅、張俊雄、謝長廷、游錫,黨章、黨綱的研擬由尤清、傅正、黃爾璇、謝長廷等人負責。他們彼此約定,不得打電話聯繫、不得缺席、不得對外洩露小組的存在。就這樣祕密運作了兩個多月,同年九月二十八日,民進黨在圓山飯店正武成立,傅正正是一手改變台灣近十幾年民主運動史的重要人物。

九月二十九日,正當大家還沈醉在組黨的勝利氣氛中,傅正卻提醒大家要提高警覺,國民黨不可能就此善罷甘休,可能正在研擬對策,一切都必須視當時總統蔣經國的態度而定。當下,傅正訂下了「人可以被抓,黨下能被毀』的策略。於是,為了對付國民黨可能的逮捕行動,十人小組排定了被抓的先後次序,務求保全戰力,繼續為民進黨奮鬥。

研擬三波被捕名單

當時,一共準備了三波「被捕名單』,依照傅正的評估,國民黨可能抓完第二波就會承受不住國內外的壓力而收手,第三波人選可能不會被捕。包括傅正、費希平、江鵬堅、謝長廷、邱義仁、尤清、黃爾璇等人都自願列入第一批人選。所幸,蔣經國當時決定採取開明的態度,使得民進黨安然度過風雨飄搖的草創階段。

「雷先生,我們二十六年前組黨的理想,終於在前幾天實現了。』在民進黨成立後數天,傅正獨自來到南港墓園內的「自由墓園』,他站在雷震的墓前說:「民進黨終於成立了,這證明當初我們的理想並沒有錯,只是晚了二十六年,您當初所付出的代價,今天總算得到了收穫,您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民進黨雖然創立了,但是傅正並沒有忘記當年並肩作戰的老戰友雷震,特地來到他的墓前,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傅正對雷震的感情尚不止於此,雷震去世後,身後事幾乎全賴他一人處理,多年後,《雷震全集》問世,這也是傅正對雷震一生嘔心瀝血的寫照。一九八八年,傅正回大陸探親,才離台不及十天,就接獲警總焚燒《雷震回憶錄》的消息,他顧不得探親,立刻返台處理,並要求為雷震翻案。傳統知識分子間的相知相惜、肝膽相照,在傅正身上表露無遺。

傅正後來擔任民進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仍不改認真負責的態度,每次開會一定都是最早到,誰沒有來、誰說了什麼話,他都記得一清二楚,所以在黨內也博得「太史公』的封號。

一九八九年,傅正在尤清的鼓勵下出馬競選台北縣立法委員,當時尤清代表民進黨角逐台北縣長。傅正決定參選,一方面是為了個人的理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擔負替尤清鞏固新店、雙和等地區外省族群選票的重要任務。最後,傅正以三萬多票落選,事後他自己發現,支持他的大多是外省選民,民進黨的台籍支持者並沒有把票投給他。雖然如此,他並沒有停止對民進黨的付出,一直到臥病之際,他還自我解嘲地說:「還好沒有當選,否則身體一定更吃不消。』

傅正對民進黨的貢獻,除了創黨時期的運籌帷幄外,最重要的就是省籍上的意義,並且使民進黨在中國政策上有更寬廣的思考空問。

反對台獨的傅正,可以接受民進黨「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決定』的訴求。他對民主政治的堅持,使他可以揚棄狹隘的意識型態包袱,可以與一群文化背景截然下同的人共同奮鬥、奉獻,這樣的胸襟與氣度,正是當下政治人物最欠缺的。

堅持理想與清流

傅正以外省籍的身分得到民進黨員的尊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直堅持理想與清流。現任民進黨立法委員張俊宏於一九九一年六月七日在《中國時報》刊登過一篇紀念傅正的文章,其中一段文字有相當精闢的分析:

「台灣在光復後,台灣人以強烈而空虛的心情投入祖國的懷抱,結果這種興奮是很短暫的,台灣人很快地發現:異族的日本人實在是比祖國更現代化,也更合理,這種心情實在就是二二八事件的心理背景。二二八事件後,台灣人對祖國高度的幢憬變成強烈地懷念日本人,國民黨所帶來的惡質文化,也使得台灣人強烈地反對外省人。這種強烈地敵視,本來是很有可能演變成宗教武的敵對。但是這種可能演變成族群仇恨的大悲劇,並沒有在台灣發生,原因就是另一股清流的貢獻,而傅老師(傅正)正是這股清流中非常重要的一員。』

一九九一年五月十日,傅正因為胃癌病逝。

「從我知道自己得了癌症開始,我就很樂觀。』縱使身在病榻,傅正仍不改其樂觀進取的個性,或許是曾經全心付出,才能夠走得如此灑脫。

傅正一生,為台灣坐牢,也為台灣催生當時最大的反對黨,他對台灣的貢獻,遠比當前許多口口聲聲愛台灣的政客來得更多也更實際。

「台灣雖然只是我的第二故鄉,但台灣與我的關係遠超過第一故鄉,我愛台灣。』傅正這一生走得精采,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掌聲;付出許多,也沒有獲得適當的回報。唯一能夠慰他在天之靈的,恐怕只有當年他鼓吹的政黨政治已經逐漸成形,還有就是-他正長眠於他所愛的土地之下。

以上文字出於 http://www.taiwanus.us/MediaVideoAudio/books/dpp/02.htm

 

三、民主戰艦─朱高正

1986928日,「黨外中央選舉後援會」在台北市圓山大飯店2樓召開年底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及立法委員選舉的黨外候選人後援會,朱高正提案要求黨外勢力立即組黨:「我堅決反對,民主運動發展到這個階段,大家還坐在那兒討論『組黨籌備委員會』。當年雷震還在籌組政黨階段,就已經『雞仔鳥仔抓到沒剩半隻』。組黨靠決心與勇氣,我正式建議:今天,現在就宣布組黨!」此話一出,立即獲得在場黨外人士的熱烈響應,全場強烈要求「立即組黨」,民主進步黨正式成立,朱高正成為首批黨員之一。

 

1987年,朱高正立法委員,進入立法院,推動開放大陸探親和國會全面直選。在立法院中,朱高正以「暴力問政」風格而聞名,並且在中華民國的立法院揮出了第一拳,此後在立法院中就經常上演全武行。而他曾多次捲入立法委員互毆事件。對此朱高正堅持:「在國民黨獨裁時期,反對黨為有效監督,必須採取極端的手段;溫和的問政方式,無法有效推動民主發展。」因此被封為「國會戰神」。

1987119日,未加入民進黨的台灣獨立運動人士鄭南榕於民進黨第二屆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會場向黨代表散發陳隆志所著《台灣獨立的展望》一書,遭朱高正咆嘯制止;鄭南榕怒摑朱高正一個耳光,怒罵朱高正「我要為台灣人摑你一耳光」;朱高正與兩三名大漢用杯子、椅子砸向鄭南榕,導致鄭南榕頭部受傷流血。(絕對的言論自由?)

1989年,針對民進黨內新潮流系等主張台灣獨立之派系的崛起,曾發表過批評文章,並在一年後正式退出民進黨。不久後,朱高正成立以其為首的中華社會民主黨,主張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實行責任內閣制。但是,社民黨於1991年的第二屆國大代表選舉中全軍覆沒;1992年的立委選舉,也只有朱高正一人當選。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前夕,朱高正與多名黨外運動元老發表反對陳水扁的聯合聲明。朱高正也始終關注中國大陸的政治和經濟發展,曾與海外民運人士胡平就中國民主化的問題進行辯論;還曾專門發文悼念鄧小平,對中國大陸平和地進行經濟和政治改革持很高的評價。

 

四、黨外長子─林正杰

林正杰(1952118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籍貫福建漳州東山縣。早期曾是台灣「黨外運動」中反對派人士組織「黨外」(即民主進步黨前身)的重要成員,有「街頭小霸王」之稱。後於1990年退出民進黨。曾任新竹市副市長、台北市議員、(其本人亦於任內與陳水扁、謝長廷被稱為「黨外三劍客」。)中華民國立法委員。現在是中華統一促進黨主席、紅衫軍自主公民協會第一任理事長。

 

林正杰在「黨外」時期即積極參與台灣民主運動,也是「黨外」前進系的領導人,前進系在「黨外」中被稱為「課外活動組」,專長於活動策劃與造勢,善於把政治議題轉化為群眾運動。前進系的政治風格相當程度反映了林正杰個人的特質。早在1976年,林正杰就曾擔任黨外大老郭雨新、康寧祥的助選員。1979年美麗島事件時,林正杰服預官役,無法參與因而逃過一劫。美麗島事件,黨外領導者多被捕,造成黨外勢力的斷層。林正杰退伍時,林濁水與周伯倫等人前往迎接,林正杰被稱為黨外的長子,賦予傳承黨外香火重任。

 

1981年,林正杰與陳水扁、謝長廷跟康水木4人以「黨外、制衡、進步」聯合參選台北市議員。林正杰參選大安、城中跟龍山選區,年底4人皆高票當選市議員。

 

1981年林正杰進入台北市議會。市議員任時,林正杰與陳水扁、謝長廷因問政相近且常常並肩質詢,因此被稱為「黨外三劍客」。當時由於黨外市議員經常在議會與國民黨的市議員發生衝突,也造成黨外的見報率逐漸提高。

 

1985年因質詢國民黨籍市議員胡益壽向市銀行違法超貸1億元事件而被判刑。829日,林正杰被拘提到庭答辯。91日,傳出林正杰將被判重刑的消息。林正杰決定不上訴,轉而進行抗議行動。93日,台北地方法院無視市議員言論免責權,將林正杰以毀謗罪判16個月,褫奪公權3年。林正杰不滿判決結果,已事先準備好「為司法送終,向市民告別」的聲明書和一隻象徵「送終」的鐘走出法庭。並突破警察封鎖,發起十二天街頭狂飆,在全台各地的街頭,以未預告不定點的沿街遊行方式,開始「向市民告別」行動。927日,林正杰在黨外人士陪同下入獄。

 

民進黨寧願緬懷、頌揚這位「精神黨員」,卻不願去還被開除的黨員們一個公道,正視他們對民主化的貢獻,死人都這樣消費就好。今天成大部分學生、民進黨要為一位不一定對台灣民主有貢獻的人義憤填膺,卻不去思考他真正為民主做過甚麼,以前和民進黨的關係如何,真是有趣。

 

最後僅以10<><教授的言論做本文結尾,民進黨建黨的功臣中,眾多黨史家絕口不提的有兩位,就是費希平與傅正。他們兩位都是創黨元老,費希平且差點當選第一任黨主席;在黨外時期,兩人均參與對國民黨之間的折衝犯難,是建黨得以成功的關鍵人物;不過,他們兩人都反對台獨。費希平且曾具體提出民進黨應與台獨劃清界線,這就幾乎確定了他在黨史中遲早要消失的命運。果其不然,費希平與民進黨關係日益疏遠;他的消失,說明了:民進黨史家缺乏胸襟、背離歷史的習性,積重難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9c3GhfW9M8

 

 1234648_437522663036268_1996853597_n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老師比企谷八幡 的頭像
    大老師比企谷八幡

    大老師比企谷八幡的希望之峰學園

    大老師比企谷八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