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在整體政治環境中,由於傳統北閩南客的分布,沒有跨越地區的大派系,有的是以地方性政治組合的小山頭,以及以宗親為主的小族群勢力,大多分布在農會、水利會等組織。
以黨派而言,國民黨在這邊有遭遇過兩次挫敗,一次是民國六十六年縣長選舉,「黨外桃園幫」的崛起,一次是民國八十年代的三黨不過半。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夢想,這一切似乎都已經成為明日黃花,這邊的選情我可以簡單說一句,已經單純化了。而這都要歸功於民進黨。
--
桃園縣歷屆縣長
1 徐崇德 中國國民黨
2 徐崇德 中國國民黨
3 張芳燮 中國國民黨
4 吳鴻麟 中國國民黨
5 陳長壽 中國國民黨
6 許新枝 中國國民黨
7 吳伯雄 中國國民黨
9 徐鴻志 中國國民黨
10 徐鴻志 中國國民黨
11 劉邦友 中國國民黨
12 劉邦友 中國國民黨
13 呂秀蓮 民主進步黨
14 朱立倫 中國國民黨
15 朱立倫 中國國民黨
16 吳志揚 中國國民黨
PS1.基本上,縣長這一塊除了許跟呂,都是藍藍路。但是許原本還是國民黨員,因為參與橋頭事件遭停職,而這一停職,也把一些地方勢力都挖走,這一塊後面會再詳談。
PS2.有的縣長沒連任很正常,因為這邊常常補選,補選後只能再當一任
PS3.沒有PS3.....
--
一、南北閩客輪流當家
桃園縣雖然是台灣客家人最多的縣,但比例也就和閩南大致打平,所以為避免國民黨內部兄弟鬩牆,所以從第三屆縣長選舉開始,就由南、北地區大老出面協調,以南北輪流執政的方式,分掌縣府、議會。說難聽一點是政治分贓,但這對於弭平桃園閩客衝突卻有不小的紓解功能,這或許也是族群牌在這裡用處不大,甚至還出現過外省籍的朱立倫當選縣長的原因了吧。
二、許信良與黨外勢力崛起
許因聲援余老被彈劾停職,便結合黨外運作桃園的反國民黨勢力。雖許信良流亡海外,但隔年桃園的省議員選舉,應選五名,桃園幫的黃玉嬌、簡錦益、林清松均上壘,國民黨只上兩席,反成為在野黨。
而後因為幫內選舉衝突、新興勢力崛起,及許人在海外不便經營的緣故,所以這邊又回到藍藍路的情形了。
三、宗親能力強悍
這邊主要宗親有劉姓、黃姓、邱姓、呂姓、張廖簡、彭姓、陳姓、林姓、吳姓等,在傳統SNYV制之下,拉抬的候選人幾乎都能保送,所以在省議員、立委選舉之影響力龐大,但在現在的SMD則有衰退、轉至地方選舉的跡象。
關於這部分,等等會在SNTV的部分詳談。
--
桃園縣特殊的地方在於,他宗親太多了,多到這些宗親就像是三國時代的世家,從不會在同一棵樹上吊死,所以同一宗親會可能會認人不認黨,很難貼上明確的政黨標籤。而他們在桃園早期的選舉、地方選舉的影響力又大,所以我才會在這邊另開SNTV的專題來討論。
83年省議員選舉
彭添富 男 1951 民主進步黨 70640 10.05%
鄭金鈴 女 1946 中國國民黨 71961 10.24%
黃木添 男 1936 無 70769 10.07%
呂進芳 男 1935 中國國民黨 75711 10.78%
邱創良 男 1955 中國國民黨 70231 10.00%
陳進祥 男 1950 中國國民黨 64803 9.22%
黃木添脫黨參選,靠黃氏宗親力量拉抬上榜,所以標上藍色
席次比:國民黨五席、民進黨一席
--
84年立委選舉
黃主文 男 1941 中國國民黨 57799 9.06% *
郁慕明 男 1940 新黨 74119 11.61% *
吳克清 男 1954 中國國民黨 44196 6.92% *
鄭寶清 男 1955 民主進步黨 46243 7.24% *
彭紹瑾 男 1957 民主進步黨 60343 9.45% *
朱鳳芝 女 1948 中國國民黨 94326 14.78% *
賴來焜 男 1956 新黨 42318 6.63% *
邱垂貞 男 1951 民主進步黨 78926 12.37% *
席次比:國民黨三席、民進黨三席、新黨兩席,國民黨自六十六年後又一挫敗,此次三黨不過半,該年國民黨立院總席次脆弱過半
--
87年立委選舉
朱鳳芝 女 1948 中國國民黨 56235 8.38% *
陳根德 男 1956 中國國民黨 61014 9.09% *
許鍾碧霞 女 1948 民主進步黨 41752 6.22% *
邱創良 男 1955 無 38180 5.69% *
鄭寶清 男 1955 民主進步黨 37386 5.57% *
鄭金玲 女 1946 中國國民黨 36361 5.42% *
呂新民 男 1940 中國國民黨 42277 6.30% *
吳克清 男 1954 中國國民黨 30089 4.48% *
朱立倫 男 1961 中國國民黨 34971 5.21% *
黃木添 男 1936 中國國民黨 28926 4.31% *
彭紹瑾 男 1957 民主進步黨 46331 6.90% *
邱垂貞 男 1951 民主進步黨 45855 6.83% *
這麼多人的原因是因為,政府的擴大就業方案(無誤)
將邱創良標上綠色的原因,是因為他是這邊的九命怪貓,掛國民黨、親民黨、無黨、民進黨的身分選過,還選上XD。反正他2008也代表民進黨出來選,為了上色方便,就將他標成綠色的了。
席次比:國民黨七席、民進黨四席、無黨一席
此次新黨全軍覆沒,不復當年一舉囊括十一萬票的盛況;朱立倫初試啼聲,在吳宗親、派系運作下,以博士、教授光環當選
--
90年立委選舉
孫大千 男 1969 親民黨 90344 11.48% *
邱創良 男 1955 親民黨 38258 4.86% *
李鎮楠 男 1953 民主進步黨 35613 4.53% *
陳宗義 男 1959 民主進步黨 39110 4.97% *
呂新民 男 1940 中國國民黨 30911 3.93% *
鄭金玲 女 1946 親民黨 37666 4.79% *
彭添富 男 1951 民主進步黨 68758 8.74% *
邱垂貞 男 1951 民主進步黨 54351 6.91% *
張昌財 男 1952 中國國民黨 32938 4.19% *
楊麗環 女 1957 中國國民黨 32870 4.18% *
郭榮宗 男 1954 民主進步黨 43482 5.53% *
朱鳳芝 女 1948 中國國民黨 46027 5.85% *
陳根德 男 1956 中國國民黨 41449 5.27% *
席次比:國民黨五席、民進黨五席、親民黨三席
宋神掌與扁神的衣尾效應,這情況很難再出現了
--
93年立委選舉
林正峰 男 1949 中國國民黨 45170 6.13% *
彭添富 男 1951 民主進步黨 37549 5.10% *
張昌財 男 1952 中國國民黨 38595 5.24% *
陳根德 男 1956 中國國民黨 44763 6.07% *
鄭金玲 女 1946 親民黨 34012 4.62% *
孫大千 男 1969 親民黨 45376 6.16% *
李鎮楠 男 1953 民主進步黨 40513 5.50% *
朱鳳芝 女 1948 中國國民黨 50488 6.85% *
彭紹瑾 男 1957 民主進步黨 48192 6.54% *
黃宗源 男 1950 台聯 32077 4.35% *
郭榮宗 男 1954 民主進步黨 35762 4.85% *
吳志揚 男 1969 中國國民黨 51225 6.95% *
楊麗環 女 1957 中國國民黨 38744 5.26% *
國民黨六席、民進黨四席、親民黨兩席、台聯一席,換算成藍綠比約六比四,大致符合今天的政治版圖
--
宗親簡介:
1.許家班:以許信良為首的黨外勢力,但許信良長年在國外,致勢力最後衰弱,前立委邱垂貞早年即獲得許家班支持而當選。
2.彭張集團:以彭添富、張木貴為主之系統,有彭氏宗親的力量後援,高峰是拉抬彭添富、彭紹瑾當選立委,一宗親選上兩立委,也是夠厲害的了。
3.劉姓:以前縣長劉邦友為首,但據以前板友評價,似乎不太好的樣子。在被譽為立院模範生的劉興善落選後,第三屆立委全力拉抬軍系的朱鳳芝,而劉教授就回去寫商事法了。但現在隨著滅門案,已逐漸退出地方。
4.黃姓:以黃主文、黃木添為首,曾將不同黨籍的黃玉嬌、黃木添送進省議會,84年立委黃主文只靠宗親抬轎,順利六連任。之後的黃宗源(台聯創黨人之一)也是如此。
5.呂姓:勢力主要在北區,曾將呂進芳、呂吉助兩位宗親一次送進省議會,立委選舉時也將不同政黨的候選人送進立法院,備受國民黨重視,李登輝也曾前往拜訪。
6.張姓:因為張木貴與彭添富的結盟,有濃厚的民進黨色彩,但張屢吃敗仗,使宗親欲振乏力,後推出張昌財批國民黨戰袍選立委,第一次失利,得票低於宗親人數,可能是當時宗親的政黨認同還是偏民進黨;但之後的中壢市長、立委都支持國民黨。
7.吳姓:三代藍,吳伯雄早年當總統府秘書長時,較少直接插手地方事務,只有幫宗親吳克清造勢才將其護送上壘,現在由龍神太子五隻羊領軍中,吳志剛會不會從台北回到這邊來,就不清楚了。
--
現在就來說近幾年的縣長選舉了,桃園的閩、客、外省籍比例為4:4:2,在以前軍眷票都是支持國民黨的死忠鐵票,但隨著林郝退出國民黨,在一級上將郝柏村的號召下,這些眷村子弟們腦袋「忽然轉過來」,支持新黨,所以才會造成84年的景況。
而各宗親會隨著多次選舉的合縱連橫,現在也大多偏向國民黨了,從以下的縣長選舉變遷可以得知。
86年縣長選舉
呂秀蓮 1 女 1944 民主進步黨 375500 56.20% *
陳根德 2 男 1956 中國國民黨 286993 42.96%
徐運德 3 男 1931 社會改革黨 5619 0.84%
(呂只有觀音、大溪未過半)
當年新黨未提名候選人,除了劉邦友血案等三大刑案的因素外,新黨、呂氏宗親暗中支持呂秀蓮讓他當選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他當時形象不錯,留美法學博士、女性主義者,但是當上之後就看破手腳了,我也突然想到某人在總統大選的辯論與競選期間的發言.....
--
90年縣長選舉
彭紹瑾 1 男 1957 民主進步黨 353568 44.20%
朱立倫 2 男 1961 中國國民黨 441827 55.24% *
莊志忠 3 男 1934 無 4509 0.56%
(朱大溪、龍潭、新屋未過半)
不到四年的期間,整個情勢逆轉過來,至於呂后的政績與發言,等等會講
--
94年縣長選舉
朱立倫 1 男 1961 中國國民黨 488979 60.84% *
鄭寶清 2 男 1955 民主進步黨 307965 38.32%
吳家登 3 男 1959 無 6784 0.84%
(朱只有新屋、觀音未過半)
幾乎已經把民進黨打回井岡山打游擊了,這邊閩客和諧還打族群牌,難怪越打越退步。
--
98年縣長選舉
吳富彤 1 男 1959 客家黨 15807 2.08%
鄭文燦 2 男 1967 民主進步黨 346678 45.69%
吳志揚 3 男 1969 中國國民黨 396237 52.22% *
(偏綠的新屋、觀音,蘆竹、大園、大溪得票4成5)
投票率不到55%,但總統大選跟立委都藍回來,說實在話,我不認為這一次選舉的參考性高,而且選前勸退議長曾宗義還勸了很久,只能說贏得不順利,但選得沒想像中辛苦。
--
這是我網路估狗到的呂后政績與發言XD
有錯誤要補正,或是要補充的,就歡迎推文來說吧~
想當年槍響後,呂當上了桃園第一任女縣長,其實當時國民黨黑金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再加上前縣長的形象不太好導致敗選。其實當初大家對呂當選縣長,對他的期望都滿高的,畢竟一個算是領導人權運動的人物可以到自己住的地方來治理這裡大家都還滿期待的。
結果沒想到短短的三年,豬羊變色大家對他的厭惡到達了極限。他當初太理想化,想做的東西都很有意思,可是卻不夠現實,對事情本身幫助不大。喜歡做的事,其實最後都沒成果。
呂后本來在補選的那任大家都覺得她幹得還不錯,所以連任的並不算辛苦。但是連任後,規劃了很多東西,但是一個都沒動(嘴砲?)忽然就跑去選副總統,把爛攤子留給了當時的代理縣長,當然代理縣長是做得苦不堪言。基本上當時代理縣長的困境就常常在報紙上被拿出來講(自由),桃園人就開始對呂秀蓮相當的感冒。後來呂秀年又常常有不當發言(EX:呂后:不選我的人就是賣鄉賊~~~!!)自此這位大姐在桃園的聲望就再起不能了。
還有一點八卦,就是當初要選副總統回來桃園造勢,本來想說光榮回鄉里,一定很多人出來造勢幫忙,沒想到最後卻還是要花錢請人幫忙。搞到最好他自己也尷尬,當初在一起下桃園造勢的陳水扁總統先生也看到傻眼。不過最令人吃驚的是~那女的還敢像台下的人說他當縣長的事蹟,這大概是最搞笑的吧。
PS1.想起一件事,不知道哪一次的選舉失利,她又跑回來桃園大罵我們是賣鄉賊,這算不算也是桃園縣的一個政績= =
PS2.還有桃園大停水,她熱情跑回桃園中壢洗頭髮,試圖振奮桃園鄉親的心。我覺得,桃園會從2000年弱到今天, 一個原因是呂秀蓮轉當副總統沒有繼續經營;第二個原因是1997的許信良北桃園勢力在2000總統大選選票被徹底消滅;第三個原因就是國民黨有朱立倫桃園崛起,民進黨呂許之後沒有接班給後繼人才。
(來自網路,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
選民不是沒有給民進黨執政過,在政府形象崩壞、人民厭惡黑金的時候,人們支持民進黨上任,但民進黨做了甚麼呢?很顯然的,我只能說有給過機會,但自己並不去珍惜。
而在立委改單一選區後,六個選區只有桃園二可能是五五波,其他地區都是國民黨碾壓獲勝的情況下,你以為還有這麼好選嗎?連縣長都快推不出人來選,只能用徵召的,我只能說民進黨要在這邊自求多福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