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虛鎮樓)
這麼晚PO這篇文,讓我寫作時間不太夠
本文只有一個重點要打臉,就是苗栗縣從來都沒有綠過,當然SNTV制的立委選舉變因多、不確定性高,本人不討論
以下僅就縣長選舉予以討論,至於其他縣,等我有空連同當地派系介紹一併補完吧ˊAˋ
苗栗縣在民國40年實施地方自治時非常精彩,有多精彩?別人縣長選一次或兩次,(台灣地方自治史上頭一次採用兩輪決選制,也是最後),但苗栗卻選了四次,也使得他的縣長比別人晚四個月上任。1951年第一屆苗栗縣縣長選舉,因第一輪無人過半而由前兩名進行第二輪選舉。劉定國雖以63,627票擊敗黃運金的60,814票,但因仍具軍人身分,隨後被判決當選無效。7月重新補選時,賴順生代表國民黨參選,經三輪投票後獲得當選。
而這一屆的台灣地方自治,因為許多地方行政首長都是第二輪選出,借鑑一下杜瓦傑定律,兩輪決選制產生兩黨聯盟,這邊就產生派系聯盟了。苗栗這邊的派系可以分成由第二屆縣長劉定國、後來的立法院長劉闊才成立的劉派,與第一屆議長黃運金組成的黃派,當然這其中還牽涉到一些行政區重劃的問題(當時桃竹苗是一個行政區),但我手邊資料放別人那,為不誤導各位,在此先略過。而這兩個派系,都是屬於國民黨的,爾後又分裂成大劉、小劉、老黃、新黃,各自掌管農田水利會、農會、信用合作社等地方基層組織,在鄉鎮市長、議員選舉雖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但縣長選舉則是會團結起來支持國民黨。
苗栗縣歷任縣長名單:
1.賴順生 中國國民黨(民選首任)
2.劉定國 中國國民黨
3.劉定國 中國國民黨
4.林為恭 中國國民黨
5.林為恭 中國國民黨
6.黃文發 中國國民黨
7.邱文光 中國國民黨
8.邱文光 中國國民黨
9.謝金汀 中國國民黨
10.謝金汀 中國國民黨
11.張秋華 中國國民黨
12.何智輝 無黨籍→中國國民黨
13.傅學鵬 無黨籍
14.傅學鵬 無黨籍
15.劉政鴻 中國國民黨
16.劉政鴻 中國國民黨
(圖都來自GOOGLE)
一、仕紳政治與劉黃之爭
苗栗的派系,是源自於仕紳政治。民國36年大新竹縣還沒行政區重劃,時任省參議員的劉闊才與縣議長黃運金(居然還是劉的堂姊夫,真巧),後來因為行政區重劃與選舉恩怨,成為兩派的開山祖師。劉跟黃兩人都留學過日本,更是公館鄉的同鄉,還取得日本文官與律師資格,但兩人都具有客家人的硬頸性格(羅福星也是客家人),拒絕在日本當官,回台後也拒絕幫助推行皇民化與國語運動,那些主張日本非殖民統治的「台灣人」實在是應該感到羞愧才對。
黃派:黃運金、林為恭、林為寬(林為恭之弟)、傅添榮、傅文政(後加入民進黨)、羅春桂、羅文峰、何允文(何智輝的叔公)、何智輝、王素筠、林佾廷、林久翔、徐耀昌、邱文光、張秋華、吳明波、湯慶松→主張分新竹、桃園兩縣
劉派:劉闊才、劉定國(228事件曾經救援過劉闊才)、黃文發、張子斌、謝金汀、劉國昭、劉碧良、邱慶彰、林火順、巫永清、劉政鴻、陳超明→主張分桃竹苗三縣,後被採納
二、劉派分裂成大劉、小劉
劉派雖然是由劉闊才與劉定國兩人共同創立,但在劉定國當選第二屆縣長之後,因不滿劉闊才干預縣政而漸生嫌隙,最有名的是北投萬里紅酒家事件,因為人事案有出入,兩人當場鬧翻,劉派於是有大小之分。
大劉派是劉闊才的嫡系,主要成員有劉國昭(其子)、謝金汀、劉碧良等人;小劉派則是劉定國以後,以邱慶彰、林火順、巫永清、劉政鴻、陳超明等人為主。大劉派勢力主要集中在苗栗縣農會、竹南信用合作社、苗栗縣信用合作社、臺灣省合作社聯合社、省農田水利會、新竹汽車客運公司、臺灣銀行等,參與投資經營的企業主要是吉悌電信、遠東電器、惠東電子、欣次芳企業與房地事業。小劉派的陳超明的故鄉為竹南鎮(居然有政黑鄉民還真的以為陳能重出江湖,是康讓的?),是苗栗縣第三大票源地,其勢力範圍與大劉派有重合,主要為苗栗縣竹南鎮農會、竹南信用合作社、苗栗市信用合作社與新竹汽車客運公司,參與投資經營的企業有興利紙廠、冠軍磁磚、東協化工、大穎企業、裕詮實業、冠東食品與建築事業等。
三、黃派分成新舊兩派
黃派方面也因為黃運金當了十六年的省議員之後,引起同派的湯慶松不滿,認為其以掌門人之尊過於戀棧,結果該屆省議員黃派席位由湯慶松取代。從此,黃議運金未再參選,但在黃派陣容中仍為精神領袖,晚年則致力於建台中學創校之校務上,但黃派也從此有新舊之分。
老黃派即黃運金一系,主要人物包括邱文光、傅文政、吳明波與第何智輝等。主要勢力集中在苗栗縣後龍鎮農會、苗栗市農會、苗栗縣農會、苗栗區農田水利會、新竹區中小企業銀行等。參與投資經營的企業主要有嘉畜公司、勵志學習班與房地等,同時與華隆集團關係密切。
新黃派主要代表有林為恭、林佾廷與林久翔祖孫三代及張秋華、傅學鵬與徐成焜等。其中,林氏家族勢力龐大,並以中港溪一帶為其據點,是新黃派的核心。林為恭之弟林為寬曾為省議員;兒子林佾廷在連任五屆省議員後轉任省政府委員;林佾廷的兒子林久翔也當選為第十屆省議員,林氏家族顯然是一個地方政治大家族。新黃派勢力主要集中在苗栗縣南莊鄉農會與頭份鎮農會、竹南信用合作社、臺灣省合作社聯合社、土地銀行與新竹區合會等,參與投資經營事業廣泛,包括多家礦業公司、國際石棉、南榮企業、巨人企業、為邦租賃、南斗化工、永光公司、大華化工、臺灣工礦等。
劉、黃兩派隨著黨禁開放與政治人物勾心鬥角,派系生態開始產生變化,不過劉派仍以海線影響力較大,黃派勢力則以中港溪及山線為主。其中劉派又分大劉、小劉兩派;黃派也有老黃、新黃兩派,即使同派系之中,也山頭林立,使整個政治生態更趨複雜。
四、選舉恩怨史(喵的,大陸網站資料比台灣的多還詳細,網軍是幹甚麼吃的)
(一)在第一屆縣長選舉中,黃劉兩派競爭激烈。在第一輪投票中,黃運金得票最多,但未過半數,乃進行第二次投票,結果劉闊才支援的劉定國當選。黃運金立即向法院控告劉定國仍具軍人身份,而被判定當選無效。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第三次投票選舉,黃運金與劉定國均未出面競選,而有賴順生、李白濱、黃焜發、黃發盛、張子斌、楊日恩與邱克修等登記七人參選,而主要是國民黨提名的頭份鎮大成中學校長賴順生與青年黨提名的銅鑼鄉文林中學校長李白濱之間的競爭,投票結果,無人過半數,再由得票最多的賴順生與李白濱進行第四次投票,由於李白濱受國民黨的壓力,賴順生得以當選。
(二)在第二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劉派支援的劉定國參選,並擊敗黃派支援的羅春生。到第三屆縣長選舉,劉定國再次戰勝黃派推出的縣農會總幹事何允文(何智輝的同宗叔公,曾任第一屆縣議會副議長與第五屆議長)而連任。第四、五屆縣長則是黃派支援的林為恭;第六屆縣長由劉派的黃文發出任;第七、八屆縣長為黃派的邱文光;第九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劉派的謝金汀,但黃派推出臺灣大學政治系的江聰仁違記競選,謝以1萬多張選票險勝。在第十屆縣長選舉中,劉派支援的謝金汀當選連任;第十一屆縣長選舉中,黃派支援的張秋華當選。
(三)何智輝違紀參選
第十二屆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提名現任縣長張秋華,民進黨提名傅文政,而國民黨籍的何智輝違紀被開除黨籍參選。在選舉時,小劉派林火順投靠黃派,支援何智輝,形成劉黃聯盟,擊敗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張秋華而當選縣長,打破地方政治生態平衡。
(四)傅學鵬與何智輝的黃派內鬥
在民國86年第十三屆縣長選舉中,競爭更為激烈。三大政黨均推出人選角逐。民進黨候選人為徐進榮,新黨候選人為黃達業;國民黨內部矛盾複雜,提名現任縣長何智輝連任,而傅學鵬退黨參選。
其中,主要是何智輝與傅學鵬之爭,也是地方政壇擁何派與反何派之爭。何的優勢在行政、教育、農會系統,但將多兵少;傅學鵬優勢主要在基層群眾,是將少兵多。儘管李登輝全力支援何智輝,但由於不少地方政壇人士(縣議員邱炳坤、前立法委員徐成焜、前國大代表陳進棟及前苗栗縣長張秋華等人支援,張還是傅的老師)不滿何智輝破壞了地方政治規則,支援傅學鵬,特別是劉派陳超明的支援影響最大,使得傅學鵬得以當選。
其中何智輝在後龍鎮與竹南鎮輸得最慘。竹南鎮的劉派省議員陳超明反對國民黨提名何智輝而退出國民黨,並指控何智輝妻子王素筠涉嫌弊案攻擊何智輝;在後龍鎮,鎮長、劉派大將劉政鴻聯合批評何智輝阻撓後龍科學園區的設立,使何在後龍鎮輸掉一萬多張選票。新黨與民進黨也對何智輝的政見進行批評,使何得不到民眾普遍支援。
雖然縣議員湯奇岳、何文松、胡忠勇等極力支援何智輝,並批評前兩任縣長邱文光與張秋華對地方建設無建樹,但遭到傅學鵬系及省議員陳火順等地方政壇人士的強烈反對,導致何智輝競選連任失敗。但何系在地方仍具相當實力,何智輝在之後的立法委員選舉中兩度當選(但之後輸給徐耀昌,更是落跑到對岸)。
(五)傅綠合、分裂的新黃派、團結的劉派(http://blog.udn.com/sinbamg/23741)
民國94年,內政部長李逸洋曾經諮詢過傅學鵬合作的可能性,也就是讓傅推出屬意的人選,當時傳出可能鎖定的人選有苗栗縣工務旅遊局長韓鴻恩(無黨)、立委徐耀昌(親民黨)、副縣長陳秀龍(無黨)、苗栗市長邱炳坤(國民黨)。
為敲定傅綠合作,李逸洋與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柯建銘一周內四度密訪傅學鵬。黨內人士表示,傅綠合作是雙贏策略,民進黨堅持參選人用「民進黨招牌」,達到在苗栗執政目標,傅則可全權決定接班人選,延續他在地方的勢力。
最後則是敲定由前苗栗市長邱炳坤入民進黨,以民進黨身分打選戰,但最後仍輸給劉政鴻;而新黃派另一大將徐耀昌,則是脫黨參選。
--
民國86年縣長選舉
傅學鵬 1 男 1951 無 153528 54.80% *
何智輝 2 男 1950 中國國民黨 99109 35.37%
黃達業 3 男 1957 新黨 15871 5.66%
徐進榮 4 男 1946 民主進步黨 11678 4.17%
何智輝是當時黃派掌門人,不過他那時候應該是有弊案纏身了;而傅學鵬本來是國民黨籍的省議員,後脫黨參選。這次選舉中有一個反常的現象,就是民進黨低得可憐的得票率,不難猜想傅學鵬的票是由傅家宗親+劉派+民進黨棄保所得的選票。而何智輝也成為近年來連任失敗的國民黨籍縣長(弔詭的是他第一次選上是靠劉黃聯軍,擊敗縣長張秋華)。
--
民國90年縣長選舉
魏早炳 1 男 1941 民主進步黨 61742 23.55%
傅學鵬 2 男 1951 無 135786 51.80% *
李佳穆 3 男 1950 無 2016 0.77%
徐享崑 4 男 1953 中國國民黨 62613 23.88%
傅學鵬在第十任總統選舉中力挺台灣省宋楚瑜省長,宋楚瑜的親民黨成立後一直視傅為「精神黨員」,故當屆選舉中,親民黨把傅學鵬列入縣市長推薦名單中。而當時國親新也成立泛藍聯盟,不難猜想這次選舉只是給國民黨當地派系操兵練資源的,而民進黨的得票率也比較符合常態。
--
民國94年縣長選舉
顏培元 1 男 1951 無 3061 1.09%
陳秀龍 2 男 1937 無 9718 3.47%
劉政鴻 3 男 1947 中國國民黨 134277 47.91% *
邱炳坤 4 男 1950 民主進步黨 83694 29.86%
徐耀昌 5 男 1955 無 47834 17.07%
江炳輝 6 男 1929 無 1700 0.61%
雖然有徐耀昌脫黨參選,但當時還是由閩南人(嚴格說是西拉雅族)的立委劉政鴻靠著劉派大團結與部分黃派的支持而當選,民進黨的票只有微幅增加。
--
民國98年縣長選舉
楊長鎮 1 男 1963 民主進步黨 95469 33.59%
劉政鴻 2 男 1947 中國國民黨 181256 63.79% *
李佳穆 3 男 1950 無黨籍 7413 2.60%
五星級縣長連任,不解釋。
但有涉案就該查,台灣地方自治才能步上正軌。
結論就是,苗栗從沒綠過,民進黨在這邊只有玩沙的份(就跟她們的兩岸政策一樣)。在閩客各半的苗栗選成這樣,民進黨真的該檢討了,如果是新竹就算了,因為民進黨在早年清黨後,幾乎已經變成台獨法西斯,族群、語言政策都是閩南沙文主義,搞到很多北部客家人鐵桿深藍,所以你看這次候選人都遲遲無法決定。
至於年底各縣市的大選,我就要等人選都確定才會分析了,我相信不會讓各位看官失望的。